风险管理研究型审计思考

作者: 时间:2024-02-23 点击数:

风险管理研究型审计思考

研究型审计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,

(一)自觉打破审计思维边界

  开展研究型审计,确定审计目标和方向是关键。审计人员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,同时结合审计对象的特征和实际情况,采用“帮建”的思维路径,

树立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审计目标。通过转变审计观念,打破审计思维边界,从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建议的角度,

为学校各部门更好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助力。

(二)浸入式开展审前调研

  做好调查和研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。实践出真知,为更好了解审计对象,确定审计方式和方法,审计组浸入式开展审前调研工作。一方面,

对审计对象的整体内部控制情况、管理情况等进行调研,通过学校内部咨询访谈的方式,聚焦主要问题和风险点,以便更好地制定审计方案;另一

方面,通过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走访兄弟院校,多听多了解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,把好的审计工作方法和工作建议引进来,让内部审计

工作更好地发挥增值作用。

(三)统筹审计项目组织方式

  合理分配审计力量是提高审计时效性的关键。可以尝试实行融合式的审计组织方式,一方面,梳理不同审计组织方式的特点,根据项目间内在的同

质性,将不同的审计项目相结合,把有限的审计力量投入到更精准的审计工作中,提高审计效率;另一方面,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其他审计项目的成果,

实现一审多项、一果多用,提高审计效率。

(四)做好审后复盘

  抓好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是提高审计实效的关键。审后复盘阶段是对整个审计项目的总结,是对审计过程的梳理,也是对审计结果的再分析和再研究。

审计组对审计结果进行分类研究,分门别类建立整改机制,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建议书,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,降低学校的经营

管理风险,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。

Copyright © (2021) 版权所有:内蒙古科技大学审计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