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放管服”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

作者: 时间:2024-02-28 点击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“放管服”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

一、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背景和内容

(一)简政放权,激发活力

  “简政主要体现在四个简化:简化预算编制,简化材料报送,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程序,简化项目评审、检查、验收、审计等程序。放权主要体现在五个下放:下放预算调剂权,下放间接费用使用权,下放差旅费、会议费、国际合作与交流费、专家咨询费、劳务费等费用开支权,下放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权,下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权,除此之外,还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。

(二)放管结合,规范管理

  放管结合要求项目承担单位:一要强化法人责任,制定内部管理办法;二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,做好事中事后监管;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;四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,强化科研人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;五要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,推动项目管理从重数量、重过程向重质量、重结果转变。

(三)优化服务,提高效率

  优化服务要求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,树立服务意识,创新服务方式,做好服务工作,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

二、放管服改革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

(一)审计理念亟须更新

  现阶段,国内有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还停留在对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、报表准确性进行审计阶段,审计广度不够。

(二)审计模式亟须改变

  受审计技术、硬件设施、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,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,审计时效性不够。

(三)审计方式亟须优化

  目前,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方法还不够丰富,主要依靠传统手工审计方式,缺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。

(四)审计质量亟须提高

  随着放管服政策实施,自主权的下放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。

三、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展路径

(一)更新审计理念,转变审计工作思路

  在放管服背景下,高校应将财务收支审计向政策跟踪审计、内部控制审计、绩效审计转化,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对内部审计的要求。

首先,在科研经费政策跟踪审计方面,应对各职能部门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情况进行审计,关注是否及时传达和解读放管服文件精神,是否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相关制度,新修订及制定的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、政策执行效果如何。

其次,在科研活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,应对学校科研经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,检查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,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,找出薄弱环节,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。

最后,在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方面,应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,重点关注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、效率性、效果性。

(二)改变审计模式,实现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

  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项目立项、执行、结题验收环节进行动态监管。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偏差时,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,督促科研人员规范使用科研经费,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,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,使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。由于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较多,而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有限,无法对所有科研项目都进行审计,应采取抓大放小策略,将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。

(三)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,丰富审计方式

  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政策,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,高校内审部门要持续创新,加强信息化建设,培养信息化思维,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审工作质效。

(四)持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审计质量

  审计项目实施离不开审计人员,优质审计成果需依赖于高素质审计人才,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,高校应多措并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、业务能力突出的内部审计队伍。


Copyright © (2021) 版权所有:内蒙古科技大学审计处